
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最近粉圈過于熱鬧。
前有劉雨昕粉絲成功向其公司維權,獲得后援會、公司代表、粉絲代表平等對話的機會。后有虞書欣粉絲聲討工作室,藝人親自出面解釋營業問題。
之后,宋茜、唐嫣、楊紫、迪麗熱巴等藝人的粉絲也加入維權行列,提出諸多意見,期待得到回應。
粉絲維權在這些年并不鮮見,但隨著頻率的增加和方式的升級,如何處理粉絲維權事件,已經成為藝人工作室的必修課。
聲討
對于粉絲聲討工作室的行為,曾帶過不少藝人的宣傳總監小可已經習以為常。
營業、造型、反黑、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等問題,是粉絲們聲討的主要內容。
「營業頻率太低,營業質量不好,物料的新鮮度不夠等,是粉絲們主要吐槽的點。」
小可總結道,「尤其是在藝人沒有項目上的枯水期,如果工作室不營業,就會被罵得特別厲害。」
藝人的造型是粉絲較為關注的領域。大到造型是否有新意,穿的是否是高定,衣服是否是當季最新款,小到衣服的剪裁、熨燙等,粉絲都會全面審判。
反黑幾乎是每個流量藝人工作室被聲討的重災區。
「網上的負面輿論、營銷號捆綁拉踩、自媒體黑通稿、負面熱搜、對家粉絲辱罵造謠等,都會讓粉絲push團隊來反黑。」小可透露。

這些年,粉絲對工作室的要求,逐漸細化到對工作人員的要求。
「如果藝人參加活動飛特別晚的航班,或同一個活動,其他藝人有助理忙前忙后,而自家藝人沒有,粉絲會覺得工作人員沒有照顧好藝人。」
小可無奈地說,「有的粉絲還會視奸工作人員的微博,如果工作人員追星其他藝人,長得太漂亮,或者跟藝人在一起時穿得比較暴露,又或者帶過對家藝人,粉絲都會有意見。」
在小可看來,工作室的工作很難令所有粉絲滿意。
「以反黑為例,藝人被議論,有紅有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粉絲不接受黑的存在,這是反現實規律的。即使工作室做了很多反黑的工作,只要他們看到還有黑,他們就會不爽。」
小可說道,「又比如對家藝人有了大餅,即使自家藝人也有一個不錯的資源,粉絲依然會敲打你,他們永遠會在比較中產生不滿。」

不過小可認為,粉絲對工作室的所有發泄,都是對藝人發展階段的不滿。
「比如如果藝人長期不進組,或者這段時間資源不好,粉絲不會直接說資源的問題,他們會通過怪工作室沒有營業,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敲打藝人趕緊進組。」
小可總結道,「當粉絲撕工作室時,你要看撕的背后的原因是什麼,不是他撕什麼,你就改什麼,你要想想他們真正想要什麼。」
維權
粉絲向工作室維權時,花樣繁多。
包括但不限于:后援會停止更新、數據組罷工、帶工作人員大名的大字報、集體換聲討的頭像、發倡議書、通過抽獎擴大維權聲勢等,最嚴重的莫過于在藝人的線下商務活動現場拉橫幅。
小可透露,對于粉絲維權,每一家藝人團隊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應對態度。
如果僅僅只是對造型和攝影不滿意,藝人團隊一般都會回應粉絲,下次多花一點錢,找好一點的造型師和攝影師,就能解決問題。

數據組罷工,并不是對每個藝人都能奏效。
如果是還在成長期的秀人,數據組罷工確實會有一定影響。因為大多數秀人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想要拿到好的商務,需要有漂亮的數據體現,粉絲的購買力支持,所以面對粉絲的意見,工作室會正視。
對于成熟的大藝人來說,數據組罷工效果甚微。
「流量藝人確實需要粉絲做數據,但很多藝人的數據本身自己工作室就會維護,無非是誰掏錢的事,所以數據站關站,短期內不會起到什麼效果。」
經紀人卉卉并不擔心數據問題,「現在也不讓刷數據了,藝人更無所謂了,大不了少發兩條微博就是了。」

此外,涉及原則性問題,或波及合作伙伴,粉絲的維權則很難被回應。
「比如撕番,粉絲不接受藝人是平番,不讓藝人簽約,但往往他們知道消息的時候,藝人已經與平台達成協議了,如果毀約,不僅面臨巨額違約金,還可能會被平台封殺。」
小可說道,「所以這個時候,不管粉絲怎麼鬧,都是不行的。」
又比如,不少粉絲有時指責與藝人合作的造型師,甚至會讓藝人直接出面反駁。
「造型師在業內有名有姓,備受認可,粉絲公開罵造型師,長此以往,誰還跟這位藝人合作呢?」
卉卉說,「所以一般這時候,藝人都會出來平衡一下。」
態度
在粉絲與工作室的糾葛中,藝人是怎樣的態度呢?
小可直言,一些年紀比較小的養成系藝人或愛豆型藝人,他們往往非常依賴于粉絲,很在乎粉絲的意見,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小,沒有分辨能力,一路又是粉絲供上來的,所以跟粉絲的親密程度和信任度高于他的工作人員,他會要求工作人員及時聽取粉絲的意見,立刻給粉絲反饋。
「當他後來遇到了更親近的工作人員之后,就沒有以前那麼在乎粉絲的意見了。」
小可說道,「藝人與粉絲的親密度,和藝人與工作人員的親密度,會隨著藝人的成長而有所變化,此消彼長。」

對自己工作室有絕對話語權的成熟藝人,面對粉絲與工作室的糾葛時,更能清醒。
「比如粉絲說每次出圖都比別家晚,或者怪工作室不營業,那藝人自己心里清楚,是他化妝化得晚,是他沒有那麼想營業,所以這時候藝人不但不會怪罪工作室,反而會有點心疼工作室。」
小可說,「如果團隊真的在藝人不知情的時候做錯事了,藝人也不會聽之任之,還是會去復盤,去追究工作室的責任的。」
當然,大多數藝人的心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處于一種波動的狀態。
「比如粉絲反對接某部戲,藝人接了,結果發現這部戲確實不太好,那下次粉絲再說不要接某部戲的時候,藝人可能就會想要聽一聽粉絲意見。」小可說道。
上要對藝人負責,下要接受粉絲的監督,夾在其中的藝人工作人員,堪稱走鋼絲。
小可透露,剛開始帶流量型藝人時,面對粉絲聲討工作室的情形「很驚慌」,但隨著後來帶的藝人越來越多,見多了粉絲花樣繁多的維權之后,狀態則開始游刃有余。
「一件事做出去之后,粉絲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我們會有一定的預判。」
小可說,「面對粉絲的這個反應,我們會提前跟藝人講清楚,如果有了這個反應之后,我們可以怎麼做,或者為了避免粉絲出現這樣的反應,我們就不做這件事了,最終選擇取決于藝人的態度。」
小可告訴搜狐娛樂,在處理粉絲維權事件時,也非常考驗工作人員與藝人之間的信任度,如果工作人員平時很多本職工作都做不好,沒有跟藝人建立一個很好的信任,當藝人有了危機感時,他就會很容易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當他發展得比較好時,其他人說什麼他也不會很在意。
粉絲運營
相比從前,粉絲對藝人工作的參與度越來越深入了,甚至有時候會左右藝人的選擇,在此情況下,為什麼粉絲維權事件依舊頻發?
小可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因為,內娛有了粉絲維權的先例,當一家粉絲通過數據組罷工表達訴求時,其他家粉絲也會開始維權。
其二則是,近些年娛樂圈對于流量的重視,使得藝人離不開數據,離不開粉絲的支持,當粉絲花時間為藝人做了數據,花錢買了藝人的代言產品,會有一種參與藝人事業的參與感。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粉絲的意見被正視了,比如粉絲今天說造型不行,藝人就換造型,那麼下次他們還會提意見,但如果他們提了十次意見,藝人都不變,那下次可能他們就不會提了。」
除了粉絲與藝人深度捆綁,讓藝人無法忽視粉絲意見的,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警惕粉絲脫粉回踩。

對于粉絲維權的現象,卉卉認為宜疏不宜堵,疏的重點在于加強溝通。
以反黑為例。從工作室角度來說,反黑是一個耗時耗力且短期內很難見到成效的一件事,粉絲看到黑粉想讓工作室全都去告,但考慮到成本、時間、操作難度等問題,工作室只會挑選典型例子去告,所以不管工作室怎麼反黑,都很難令粉絲滿意。
每當這個時候,卉卉表示,他們會把工作室能做的工作,已經做的工作,以及為什麼有的工作不做的原因都一一說給粉絲聽,大多數粉絲經過溝通之后還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遇到明面上無法解釋或解決的問題時,就只能通過路透好看的照片,或官宣新的餅來轉移注意力了。」
卉卉說道,「看到好看的照片,發現藝人有了好的資源,粉絲的怒氣也會消減很多。」
當然,這種方法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
比如前段時間,唐嫣因為意外狀況未能準時進入微博之夜內場,錯過了重要時刻,惹來粉絲對其工作室的聲討,唐嫣一連兩天發三條動態哄粉絲,粉絲不買賬,依然要求換團隊,重組粉絲團。
從工作人員角度來看,卉卉認為,避免因個人失誤引發粉絲不滿,也是藝人工作人員必修課之一。
小可和卉卉都表示,不管工作室怎麼努力,永遠無法做到令所有粉絲滿意,因為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只有那麼幾個,而面對的粉絲卻是成千上萬的,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工作做好,其他的只能順其自然。
小可透露,流量藝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粉絲運營」人員,但大多數人并不專業,有的粉運要麼很討好粉絲,對粉絲言聽計從,要麼對粉絲態度特別惡劣,很難真正起到協調工作室與粉絲關系的作用。
小可認為,好的粉運在與粉絲溝通時,應當與其有明確的界限,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圍內,幫助粉絲爭取比較好的待遇,在做不到的層面,則如實告知粉絲。
「專業的粉運并不只是承擔上傳下達的功能,他需要懂公關、懂策劃、懂運營。」
小可說,「這是一個軟硬兼施的過程,很少有人能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