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人之殤你心中的八十年代的第一美女是誰?是歌聲婉婉溫柔如水的的鄧麗君?還是嫵媚與英氣兼備的林青霞?抑或是劉曉慶、王祖賢、鞏俐……如果這些是你的回答,那麼顯然你還年輕,在大多數老一輩人的眼中,有一個人遠超這些美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氣質美女」,她的名字,叫龔雪。
有人不禁質疑,龔雪這個名字為何如此陌生?她又如何稱得上第一美女?既然是第一美女為何消逝在公眾視野?其實,龔雪作為第一美女確實當之無愧,然而,龔雪的消失卻是因為社會謠言,龔雪則是社會謠言的犧牲品。
二、演藝之路從前的龔雪從來都是被上天眷顧的幸運兒。
1953年,龔雪出生在上海,與其他始終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家庭不同,龔雪一出生,就是溫室中的花朵,受到萬般呵護。龔雪的家庭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她的父親作為一名畫家小有名氣,而她的母親則是一名攝影師。受到家庭濃厚藝術氛圍的熏陶,再加上龔雪完美地遺傳了父母親的藝術細胞,龔雪有著極高的藝術天賦。不過與父母親的藝術方向不同,龔雪愛好演戲,夢想成為一名聲名赫赫的演員。龔雪在演戲方面確實極具天賦,將任何事物都演繹地活靈活現。
1970年,知青上山下鄉的運動高漲,龔雪也不得不離開上海來到江西的一個小村莊。然而自小被捧在手心里的龔雪極不適應農村生活,就在這時,龔雪遇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1973年,部隊文工團的領導挑選文藝兵,龔雪憑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得到了領導的青睞,告別了江西的小村子,開始走上表演的舞台。20歲的龔雪穿上軍裝,成為了文工團的一員。
盡管龔雪的演技精湛,相貌絕美,但因為經驗不足,文工團也不敢讓她挑大梁,所以在龔雪演藝生涯初期,她只能擔當跑龍套的角色。是金子總會放光的,就這樣,經過漫長時間的雕琢,龔雪從原來的跑龍套到後來的女配角再到後來的女主角,沉淀了多年。
1979年,龔雪在電影《祭紅》中一人分飾兩角,一炮而紅。她眼神清澈,五官精致,落落大方,成為無數男人心目中的女神,就連長相姣好的女人見了龔雪都自愧不如。
龔雪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表演機會,如愿走上了演藝之路,她出演眾多性格不同、相貌不同、身份不同的角色,事業如日中天。1984年,龔雪憑借電影《大橋下面》擊敗劉曉慶,成為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得主,而這兩個獎項,在當時的影視界,含金量不容置疑。
三、無故牽連或許龔雪的一生過于平順,引來了眾人的嫉妒,一張陰謀的大網正逐漸將她套牢。
1984年,上海警方接到一封舉報信,信上舉報有人強暴女青年。在當時民主與法制建設逐漸完善的情況下,警方高度重視此事,于是展開調查,事情逐漸浮出水面。
在當時,《民主與法制》雜志社記者陳小蒙與工人陳冰郎擁有一定的地位與權勢,普通人不敢招惹。他們舉辦名義上的假面舞會,邀請眾多的年輕女性到家里來參加舞會,在舞會進行過程中,他們關掉燈,趁著黑暗[猥.褻]和強暴女性,甚至[偷.拍]女性圖片做成畫集,行徑極其惡劣。受到傷害的女性有的認為他們權勢滔天,不敢招惹,即使報警也無法得到保護,有的則貪慕權勢,成為富家子弟的玩物,就這樣,他們猖獗一時。這就是當時著名的流氓大案。
警方很快逮捕了相關嫌疑人,他們很快承認了罪行,并交代了犯罪事實。他們稱自己侵犯了一名女性,姓龔,是影后,具體名字不詳。外界不懷好意之人紛紛猜測是龔雪,一時間,滿城風雨,龔雪成為大家茶余飯后,街頭巷尾討論的焦點。龔雪很快出面澄清,自己與犯罪嫌疑人從來沒有瓜葛,一些熟悉內情的媒體也出面幫助龔雪澄清,紛紛表示龔雪與這件事無關。
然而,三人成虎,謠言被說了一千遍也就成為了真相。其實。當時的群眾或許心里知道,龔雪本身與這件事情毫無關系,只是觀眾的獵奇心理驅使著他們對這件事持肯定態度,即使知道這件事情不是真實的,他們依然選擇用言語攻擊一個無辜的人,來滿足自己和他人的好奇心理。在現實中,大部分人總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當社會大眾開始將矛頭指向一件事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隨,不管真相怎樣。
四、放下謠言之箭無人知道,當眾人群起而攻之的時候,龔雪忍受著怎樣的言語欺凌。她本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義務承擔這一切。終于,龔雪不堪大眾的侮辱,選擇放棄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遠走美國,遠離自己的傷心地,也遠離謠言對自己的中傷。
如果沒有謠言,龔雪的未來本不會是這樣的,她可能會出演更多的電影,演繹更多的經典角色,有更多的代表作,甚至不止于中國,更可能走向世界。大眾的謠言不僅毀掉了龔雪的事業,更毀掉了龔雪的心靈,即使一個人再強大,也無法忍受本不該屬于自己的批評與指指點點。
這是從前的社會謠言,如今的社會也依舊不乏謠言。像龔雪這樣的明星太多太多,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聚光燈下展露無遺,他們也依舊被大眾誤解,被謠言中傷,背負著與自己完全無關的莫須有的罪名,而這一切,都是謠言這個紙老虎興風作浪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謠言是很多心懷不軌的人利用群眾做壞事的工具。日本核泄漏時,有一些不法商販為了推銷自己的商品謊稱海水遭到污染無法繼續曬鹽,于是群眾聽信,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謠言散布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傳播謠言的人也越來越多,謠言的威力也越來越大。于是,市民瘋狂搶鹽,一時間,鹽的價格瘋漲,整個社會人心惶惶。不法商販利用謠言、利用群眾的從眾心理大發橫財,卻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這便是謠言的可怕之處,它不僅會毀掉一個人,更有可能會毀掉整個社會,甚至會毀掉一個國家。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力,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迎來了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成為了眾多謠言滋生的溫床。如果每個網民少一些跟風,社會就會少一些污蔑;如果每個網民少一些誤解,社會就會少一些冤枉;如果每個網民多一些考察,真相就會多一些,受謠言傷害的人也就會少一些。
我們每個人生來平等,不應該成為眾人散播謠言的受害者。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事實是,每一個謠言的助推者,都背負著受害者的尊嚴、夢想與未來。所有,請放下你手中的謠言之箭吧。